怎么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?

史丹佛大学的纽森教授,几十年的研究表明,如果“对待问题的方式”发生变化,即便是25岁以后,他们也会像孩子或者25岁之前的孩子那样,甚至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。

25岁以前,人的天性就是学习新事物,即使没有刻意去实践,也会自然而然地学到很多东西;但成年人的大脑会倾向于“简化”,他们会尽量去做已经知道的事情,去排斥改变,所以成年人更需要专注、行动和休息,而不是被大脑的本能所束缚。

 

小孩或25岁前的年轻人,不用太费力就能学到新东西,成长很快。但过了25以后呢?大人只要「有正确知识管理自己」,其实成长速度可能比年轻人更快。 

 

人的成长其实就是脑部生成新的神经回路。例如以前不会蝶泳,经过不断练习后终于会了。这就是脑内新生成了「蝶泳」的神经回路。脑内生成新的神经回路,或更新为更好的回路,这种性质就称为「神经可塑性」。这个名词有点艰深,不过神经可塑性在儿童时期到25岁左右最高,之后就会慢慢降低。

 

由儿童时期到25岁左右,就算不去深入思考,也自然可以学会所看、所听、所摸、所感的内容。语言、运动神经、音乐技巧等,都学得比大人快。所以常有人说「小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块海绵」。然而过了25岁之后,就很难像年轻时那样容易增加神经回路了。对于和自己无关的事物不再感兴趣。

 

不过别放弃的太早,人一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天都有成长的机会。由出生到25岁左右,放着不管也容易学会新事物。但过了25岁左右是不是就无法再学会新事物?并非如此。

 

成人大脑成长的三大要素

 

史丹佛大学教授纽森(Eric Knudsen)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,只要改变「面对事物的方法」,即使过了25岁,仍能和儿童或25岁以前的年轻人一样,甚至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。

 

在25岁之前,学习新知是人的本能,就算不用刻意练习,人也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新知识;然而成人会因为大脑「偏爱简化」的机制,尽可能选择已知的事物、排斥变化,为了不受限于大脑本能,成人更需要有意识地专注、行动与休息。

  1. 自主意志:想记住什么?为什么想记住?记住后会有什么改变?

  2. 专注力:一天要努力多长时间?总共要努力多长的期间?

  3. 犯错与休息:犯错时就加以修正,适度休息。由错误中学习如何避免犯错。

 

为什么工时愈长愈没效率?以90分钟最好

 

前面已经提过,就算我们睁着眼在工作,大脑内部还是会启动「超昼夜节律」,约90至100分钟大脑就会进入休息状态,在这段「浅眠期间」大脑会调整、强化与新增神经回路。「浅眠期间」会调整、强化、新增神经回路。

 

所以提高生产力的秘诀,就是每90到100分钟提供脑部「有如浅眠期间的休息时间」。

 

对于已经建立神经回路的成人来说,必须有「规划」。小孩子可以每天发现新事物,专注在一件事上好几个小时。但这在成人身上几乎办不到,这也证明了连续的长时间劳动,是多么不具备生产力。所以成人必须短时间专注,加入休息,然后再短时间专注,不断地反覆这个过程。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「规划」。

 

人在睡眠期间,脑部会以90到100分钟的间隔重复「深层睡眠(非快速动眼期睡眠)」和「浅眠(快速动眼期睡眠)」。入睡后一下子就会进入熟睡,然后在非快速动眼期睡眠和快速动眼期睡眠之间摇摆,就像摆钟一样。

 

越接近清晨非快速动眼期的睡眠深度愈浅,浅眠的比重增加。突触产生火花,调整、补强、新增神经回路,就发生在「浅眠」期间。已知白天人在活动期间,其实也有类似这种睡眠中超昼夜节律的周期。白天每隔90到100分钟,就会进入「接近快速动眼期睡眠的状态」,亦即「类似浅眠的状态」,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。

 

这表示人的专注力,特别是成人的专注力最长就是90到100分钟。就算再怎么长时间、靠意志力努力想要专注,也不过是徒劳。因此只要依照白天的超昼夜节律,拟定「专注与休息的节奏」即可。也就是每90到100分钟提供脑部「有如浅眠中的休息时间」。

Scroll to Top